华天网为您提供2023年最新经济危机的表现相关信息资讯,帮您及时掌握经济危机的表现最新资讯动态。
表现特征:经济危机是指经济长期持续收缩。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世界危机同步、危机频发、危机期间物价上涨。
实质: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由旧的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和不足引起的危机。 要想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就要适当增加有效需求; 同时,要发展和创造新的生产力,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
拓展资料
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家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收缩(经济负增长率)。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全面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它的爆发也有一定的规律。
二战前后的经济危机现象有所不同。但是,无论战前还是战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率大幅上升,开工不足,企业大规模倒闭。 ,生产力和产品的严重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处于瘫痪、混乱和倒退的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率飙升是战前和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主要迹象。战前和战后的区别主要在于货币和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知识百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不是消费者不需要,而是买不起。
因此,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根本原因还是贫富悬殊。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生产三要素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
萨伊是生活在18~19世纪的人,他提出的三要素理论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农业社会。
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生产对于土地的依赖性不像农业那么强,并且还可以用资本直接购买,因此三要素论可以简化为劳动与资本两要素。
工人作为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工资收入,而资本家提供资本获得利息收入。社会经济所创造的财富就在劳动与资本这两种要素之间分配。
由于资本天然就很强势,获得的利息收入远远超过劳动报酬,大部分财富集中到少数富人手中。
资本家只需要花费很小比例的收入,就能住大别墅,开豪车,买游艇……其余的大部分财富转化为剩余资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
工人失业后没有了收入,更加没有消费能力,使得更多工厂倒闭,形成恶性循环。
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和瘫痪之中。
这就是经济危机!
如何化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思路就是尽量缩小贫富差距。
一是通过税收再分配的办法,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集中到国家手中,再通过以社会福利方式转移分配给穷人。
富人的收入越高实际税率也越高,穷人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有能力增加消费,累进税制就这样成为自动调节器。
二是政府直接投资公共设施,扩大就业人口。
这些公共设施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私人不愿意投资,政府进入这一领域不会对私人投资造成挤压。
穷人有了工作收入,自然会增加消费。
此外,工人组成工会也能增加议价能力,劳动在生产两要素中的话语权增加,获得的报酬率也在提高。
不过,如果劳动获得的报酬率过高,将会挫伤资本的积极性,造成投资不足,社会生产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过高的工资福利将会计入生产成本,推高物价,形成通货膨胀。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
所以,劳动与资本都不可偏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但谁也不知道这个平衡点在哪,需要不断地试错,因此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延缓!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危机的表现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数据由网络提供,仅供读阅,所有信息请自行甄别,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