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珠!#山东第一书记废品站发现2门康熙红衣大炮# 】近日,山东日照莒县阎庄村的第一书记井庆勋,在巡查所驻村的一废品收购站时,偶然发现了门外摆着的两门大炮。通过炮身纹路和上面的文字,井庆勋意识到这可能是康熙年间制造的红衣大炮,是国家文物。后经专家鉴定,两门大炮属于真品。在做通废品站老板工作后,当日成功将这两门红衣大炮入藏莒州博物馆。
5月6日,记者从日照市莒县一文物收藏研究爱好者盛桂熙处获悉,4月27日,莒县交通运输局驻阎庄街道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从所驻村一废品收购站里锐眼识宝,发现两门康熙年间制大炮,众人接力,使之成功归藏莒州博物馆。
原来,这天井庆勋在所驻村里无意间发现搞废品收购的村民徐善河在收购站前摆放了新收购的两门古代大炮,他上前仔细一看,是清康熙八年制的红衣大炮,急忙拍了照片请爱好文物收藏研究的好友盛桂熙鉴别,盛桂熙一看不像是假的,立即上报给了莒县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于文国和莒县莒国古城管理服务中心(莒州博物馆、莒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交流部部长刘云涛,这二人立马给盛桂熙回信:“立即去看看。”
莒县:两门康熙年间红衣大炮成功归藏莒州博物馆
虽然过去了350多年,两门火炮威严之风犹存
盛桂熙赶紧联系了驻村第一书记井庆勋等待他们前往查看。经过于文国、刘云涛、盛桂熙等一行现场鉴定,发现是真品,于是对收费品的村民徐善河做工作,当日成功入藏莒州博物馆。
据了解,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因为其原型是16世纪欧洲人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被仿制。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载入清朝官书《钦定大清会典》。这次发现的两门红衣大炮属于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